关于我们
发展历程
公司环境
荣誉资质
法律在线咨询
详细内容  
两高公布药品器械注册申请造假刑事案件司法解释
总浏览次数:1020   发表日期:2017-8-16 10:27:34

   中国法院网讯 (乔文心)  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关于办理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造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对于刑法规定的“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情形,《解释》进行了明确,即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的药物非临床研究报告、药物临床试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行为。

       《解释》明确了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行为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在药物非临床研究或者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故意使用虚假试验用药品的;瞒报与药物临床试验用药品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故意损毁原始药物非临床研究数据或者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的;编造受试动物信息、受试者信息、主要试验过程记录、研究数据、检测数据等药物非临床研究数据或者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影响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结果的;曾因在申请药品、医疗器械注册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具有以上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刑法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对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并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解释》明确,应当依照刑法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解释》明确,药品注册申请单位的工作人员,故意使用符合《解释》规定的虚假药物非临床研究报告、药物临床试验报告及相关材料,骗取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生产、销售药品的,应当依照刑法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

       《解释》明确,对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负有核查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使用虚假证明材料的药品、医疗器械获得注册,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依照刑法以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

       对是否属于虚假的药物非临床研究报告、药物或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及相关材料,是否影响药品或者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结果,以及是否属于严重不良事件等专门性问题难以确定的,《解释》要求,应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指定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等机构出具的意见,结合其他证据作出认定。

上一篇:全国各地纪念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
下一篇:河北省力推文艺精品创作攀“高峰”

 

友情连接:    百度
Copyright©200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By 匡合律师事务所   网站建设推广:百川热线   
公司地址:保定市高新区昕秀产业园6号楼C座  电话:0312-3181966   13911732728   
【冀ICP备18024697号】